財團法人徐氏文教基金會
Xushi Culture & Education Foundation
文創專區 |



文創專區 >皮塑創作

台灣皮塑大師-段安國

 

 

 1998年夏天才在日本國際皮革藝術大展中,以年紀最輕,創作資歷最淺,而且還是 ”外國人 ”的身份,從日本人很不甘願的眼神中,得到首獎的殊榮,害許多日本專家跌破眼鏡。1999年冬天又在美國國際皮塑藝術展中,囊括了最重要的三項大獎,分別是:立體雕塑第一名、最受歡迎觀眾票選首獎及所有類別的總冠軍,從他外表來看,實在很難想像其作工竟會如此細膩且藝術成就如此不凡的段安國。

 段安國大師,1963年誕生於台北市,父親是東門市場裡平凡的小肉販,卻造就三個不平凡的子女,大哥大學聯考以接近狀元的分數進入台灣大學,後來赴美深造取得哥倫比亞化工博士學位,妹妹也一樣出色,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會計碩士學位,及目前的段安國大師以皮塑的精湛技藝揚名國際。

 然而早年的段安國卻是家裡最搞怪的一個,在中國海專求學期間,由於人高馬大又好打不平,很自然就成了眾家弟兄的老大,渾身是勁卻無處發洩,又找不到人生的方向,所以在渾渾噩噩中,過一天算一天海專肆業,結完婚後,父親再也受不了他的無所事事,於是交出經營二十多年的牛肉攤給他經營,那段期間他獨創了切牛肉的刀法,飛快的速度令人匪夷所思,只見刀子從手邊劃過,不停下來還真難分辨他切的是牛肉。想不到這段經驗,對他日後在皮塑創作上,卻有很大的幫助。因為在切開皮革時,必須要用很銳利的美工刀,不僅要膽大心細,更需要靈活的運刀技巧,這還真是當初所始料未及的。雖然接手牛肉攤的收入也相當不錯,但段安國的心裡卻始終有個聲音,告訴自己絕不會只是個平凡肉販,但會變成什麼,當時的段安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。

 直到三十歲那年,為了「胎教」帶著懷孕的妻子去世貿看花展,不經意地瞥見會場中展示的詹繆淼老師的人物皮塑,瞬間被其溫暖的質感、細膩的手工所吸引,呆立了許久,腦海裡突然閃過一個念頭「我也想要做做看」那顆躍躍欲飛的心似乎隱約地尋到了一個方向。

 段安國大師從小到大未受過任何美術教育的洗禮,坊問可供參考的書籍也非常有限,促使初期的摸索倍覺艱辛。每日凌晨四、五點開始,得在市場裡為牛肉生意張羅,午後收攤回家小睡,接著是皮塑的創作,直至午夜而不曾歇息。有時更為了創作及技法上的突破,甚至徹夜未眠,但那種莫名的使命及成就感正是督促我的原動力。或者,為了了解人體的結構,也研讀解剖學書籍;在市場販賣牛肉時的閒暇,也會面對小鏡擠弄出各種不同的表情,仔細觀察肌肉的牽動關係;在家時,也常光著身子佇立在落地鏡前,參照書上所寫,做各式的運動,探尋人體筋肌、骨路等的奧妙。由此摸索、累積出許多經驗的我開始領略到:要創造出一件令人動容的作品,必先感動自己。憑藉著發自內心的情感,再由生活周遭著手,如此而來,一件注滿生命力的作品方可期待。於是,我由生活周遭尋找創作的題材,以皮塑當做記錄生活的日記,並注入對生命的關懷,重新賦予皮塑生命與情感。

 家人也漸漸由反對進而認同段安國在小小房間中的皮塑天地,妻子蘇淑瑜說 :「畢竟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志向,既然他找到了,生活怎麼樣都可以過的。」,夫妻同心,不成功都難,終於在1996年嶄露頭角了,首先於年初獲得工藝設計競賽的首獎,之後又在高手雲集的「民族工藝獎」中再一步推高浪頭,獲得五屆工藝獎所有類別中的第二個 ”一等獎 ”,而年邁的雙親也從一件件被各界肯定的作品中,重拾「浪子回頭」的慰藉。接下來的幾年中,經由報章媒體的不斷報導,段安國不但漸為人知,甚至名揚海外,一些歐美國家的藝術經紀人,紛紛不遠千里而來,將段安國大師的作品引介到國外,並屢次在國際皮革藝術展中拔得頭籌,為國爭光。

皮塑製作介紹

 古人茹毛飲血,動物的皮革理所當然的變成蔽體的衣裳,藉著巧手,也成了藝術創作的絕佳素材,工藝大師發揮無限遼闊的想像力,雕琢、捏塑、彩繪,一個個美麗的物件便如此衍生。

 皮的「麗質天生」,擁有絕佳的伸張、縮擠、延長的特性,配合上創作者的豐富巧思及想像力,平面的皮革竟也能處理成生動立體的造型,使得皮革藝術賦予另一番活潑的生命力,這樣的巧思及手工捏塑的功夫,有人稱之為「皮塑」,是新近蔚起的皮雕工藝,由於造型豐潤,也榮居為陳設家中的現代擺飾。

 想製作一件巧奪天工的立體皮塑,是非常不容易的,因為它是將皮雕立體化,將基本的皮雕技巧和雕塑二者結合,其中或寫實或抽象的意境拿捏,得靠不斷的觀察和揣摩,以及經驗的累積。

 皮塑的製作,最先要按比例縮小製出模型,再以皮革製成各種服飾、配件, 予以上色。服飾部份則先以水濡溼後,再包覆於模型上,施以拉、扯、推、捏、擠、雕等技法,使其表情、服飾線條流暢,待其乾燥,再上一層保護漆即告完成。由此略可得知,一件作品的完成,其所必備的知識和技巧是龐大且複雜的。諸如服飾的裁剪縫製、木桌、木椅等配件,在製作前,常要一段時間的觀察,以及深入的了解和精準的計算過後,才能製成幾可亂真的實物。

 皮塑藝術相較於一般的雕塑 ,困難度更高了許多,因其在創作時,除了需具備雕塑的所有技法外,更需具備皮塑特有的技巧,比方說人物所穿的皮鞋或布鞋,不但要表現出原有的質感,更要大小合腳,製作的步驟和做一雙真正的皮鞋完全一樣,只是尺碼縮小而已。而衣服的製作,也完全用洋裁的方式剪裁縫製,如此才能自然合身,如作品中有桌椅等日常用品,還得運用木工卡榫的接法製作,最後再就整件作品的佈局,結構及色調等做整體的掌握與調和,沒有天份,還真做不來呢 !皮塑藝術除了能表現出所創作人物的神韻外,還能將所處環境的情境與氛圍充份傳達出來,而不會令人覺得瑣碎。

人物皮塑製作步驟:

一、塑模:選擇可塑性強的油土,捏塑成所要製作的人像,然後進行製模,等外模製好後,灌入聚脂纖維完成人像模型。塑模的製作要衡量皮革繃上去後呈現出的神情,人像模型的神情和皮革繃出來的神情存在一些差異。

 

 

 

二、選皮:選擇一張合適的皮革。皮塑的製作上,皮質的選用相當重要,各種不同的皮革都將彰顯風格迴異的魅力。譬如說,牛皮具有細緻的紋理和毛細孔,柔軟和韌性較強的特性,使得它最常用來雕飾;羊皮柔軟細緻,多半用作皮包或服飾配件的素材,豬皮堅厚,常用作手提袋及一般皮件。

 

 

三、皮革濡溼:以水將皮革濕潤軟化

 

 

四、繃皮:將皮革包覆於模型上,施以拉、扯、推、捏、擠、雕等技法,使其表情線條流暢。繃皮時要選對皮,牛腹有彈性,適合做臉部,牛背有硬度,適合做配件,此外還得考慮皮繃的次數過多會疲乏,段安國老師浸淫技巧多年,方能拿捏自如。

 

 

5 等待皮革乾燥:

 

 

6 修細部:皮的外形輪廓出來後,以雕刻刀修飾眼睛、嘴唇等細部線條,強化立體感。

 

 

七、毛髮處理:人物皮塑的頭部與毛髮係一體成形,所以毛髮的雕工技術亦是相當重要的程序。    

 

 

八、上色:依設計及美學概念,選用合適顏料,進行最後上色工作。

 

 

九、組合成型:將裁剪縫製的服飾、人物所穿的皮鞋或布鞋、木桌、木椅等配件,組合成型。

 

 

十、固色保護:將皮塑專用樹脂塗抹於已完成上色的皮塑,使色彩緊緊附著於皮革上,不會退色。此固色保護部驟 至少需重覆塗抹二次以上。  

 

 

十一、亮面處理:依作品色澤表現,進行亮面處理。有的作品色彩表現不能太鮮豔,則需上一層蠟,降低其色彩的亮度。   

 

皮塑作品介紹

 綜觀段安國的作品,可以發現人物幾乎是他的最愛,之所以選擇以人為題材,實在是作者認為人有七情六慾,情感豐富,比起其他動物或昆蟲,更能貼切地傅達出作者的感受。另外,由於皮革的延展性佳,可塑性強,同時其質感與柔軟度接近於人的肌膚,所以表現人物作品時幾可亂真。一件人物的皮塑創作約需一個月的時間,從組織架構,主題的選定,填充物,皮革的前處理,甚至塑件本身的重量,都需要仔細估算。

 段安國大師的作品,主要可分為鄉土及羅漢系列。鄉土系列的完成,因源於段安國大師小人物的身份,對於市井小民具有一份特殊且深刻的情感,尤其在這個五光十色、人際複雜的社會之中,那種台灣鄉村的純樸景象,令人感到親切可愛且深深懷念。這點表現在作品上,則希望能以皮革的原色及黑色顏料營造出泛黃老照片所予人的溫馨、樸實感,引發人們的思古之幽惰,同時也能帶給社會大眾對現今功利社會亂象的另一種省思。羅漢系列,則以簡單的身體線條反襯出強 烈表現的面部表情及其內心的掙扎。藉以表達人與世界萬物的不同在於人的七情六慾及其思想,身軀肉體不過是一只臭皮囊。附帶一提的是:羅漢服飾的製作是利用1.0mm的厚皮,不加裁剪直接塑形而成的,這是一項技術上新的嘗試。

 段安國大師認為:社會上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,凡是能在其專業領域裡認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都是值得尊敬的「平民英雄」。目前已陸續完成了 「皮鞋匠」、「鐘錶匠」、「珠寶匠」、「皮包匠」等作品,其餘仍有一系列的行業已在他的腦海藍圖裡,排除等著向世人展現呢 !

 藝術創作這條路的艱辛,在於剛開始時的寂寞無助,盛名後的包袱和迷失。因為你的呼喊及傳達,不見得有人能聽到或認同,甚至包括親愛的家人,段安國大師就是憑藉著這一股「我應該能夠做出些什麼」的傻氣與堅持,承受著來自社會、家庭及自我的壓力,衝了過去。未來在眾人驚歎的掌聲中,希望段安國大師仍能一本初衷,繼續完成自己的所愛。

皮塑作品

 

台灣皮塑工藝大師段安國先生的作品-老鞋匠榮獲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銀獎殊榮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協助國家科學發展,促進科學教育